“挑战杯”简介
——万博体育科技部
竞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竞赛方式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竞赛目的
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竞赛内容
A.“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B.“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超过3件,其中博士研究生作品不超过1件。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
参赛资格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作品申报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发展历史
A.“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时间
|
承办单位
|
备注
|
第一届
|
1999年
|
清华大学
|
|
第二届
|
2000年
|
上海交通大学
|
|
第三届
|
2002年
|
浙江大学
|
|
第四届
|
2004年
|
厦门大学
|
|
第五届
|
2006年
|
山东大学
|
|
第六届
|
2008年
|
四川大学
|
|
第七届
|
2010年10月
|
吉林大学
|
未举办
|
B.“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时间
|
承办单位
|
备注
|
第一届
|
1989年
|
清华大学
|
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52所高校的430件作品参加这次展览和比赛,其中参赛项目为396项。共有154项作品获奖。
|
第二届
|
1991年
|
浙江大学
|
成果交流和评比会上,共展示了来自28个省、市的168所高校带来的553项作品。社会科学论文186篇,科技制作289项,社会调查报告78篇。
|
第三届
|
1993年
|
上海交通大学
|
竞赛开幕前夕,江泽民同志亲笔为竞赛题写杯名,使竞赛影响更加广泛。7日,“挑战杯”竞赛决出名次,在参加竞赛的760余件作品中,来自北京大学等17所高校的19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
第四届
|
1995年
|
武汉大学
|
本届“挑战杯”发起高校82所,共吸引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54所高校的863件作品申报参赛,有821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其中科技制作类380件、论文类318件、调查报告类123件。
|
第五届
|
1997年
|
南京理工大学
|
本次竞赛共有267所高校参加,其中香港地区高校4所。参赛作品共942件
|
第六届
|
1999年
|
重庆大学
|
全国31个省区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90所高校的651件作品,产生131件等级奖。
|
第七届
|
2001年
|
西安交通大学
|
全国3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205所高校参赛,共收到933件(含港澳作品54件)作品。
|
第八届
|
2003年
|
华南理工大学
|
全国363所高校近一千件科技作品参加角逐。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地也参加或观摩了本届竞赛。
|
第九届
|
2005年
|
复旦大学
|
参赛作品数量达到了1171件。参与范围,两岸四地共同参与项目竞争,首次真正实现了“挑战杯”成为中华青年的科技盛会
|
第十届
|
2007年
|
南开大学
|
决赛期间,举办了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系列论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报告会、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港澳台高校学生座谈会。
|
第十一届
|
2009年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全国31个省(区、市)507个高校报送的作品1387件;入围的有 1106件。本届挑战杯是历年以来规模最大、参与层次最广的一届。
|
C.第十一届“挑战杯”落幕 华侨大学五件作品获奖
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1日晚在京公布结果。我校选送的 6 件参赛作品获得了 1 个二等奖, 4 个三等奖,同时,我校还被授予高校优秀组织奖。
其中,报送的《福建省房地产泡沫测定研究》获得二等奖,《“膜数之家”应急性临时用房的探索与研究》,《硅片成膜生产线上皮带速度的光电检测系统开发》、《一种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以及《泉州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果 -- 基于对福建省泉州市鞋服类外向型中小企业调查的思考》获得三等奖 。
竞赛期间,主办单位还联合上海世博局设立了世博专项竞赛。我校报送的《上海世博会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 试论海外华侨华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海世博会宣传工作研究》、《北京奥运会经验对上海世博会应对西方负面报道的启示》、《上海世博会与企业品牌战略互动研究 —— 以旅游企业为例》以及《关于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激励措施的研究》等5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D.第17届华侨大学“挑战杯”万博体育获奖作品
序号
|
项目名称
|
类别
|
作者
|
班级
|
指导老师
|
获奖情况
|
1
|
离子液体助催化合成增塑剂
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
材料化工类
|
李汉江
霍京浩
张伟杰
|
07材料
|
林金清
|
特等奖
|
2
|
低红外透过率菲涅尔透镜的制作与应用
|
材料化工类
|
韩硕
李坤璐
张源
邓雄威
尹朝霞
|
07高一
07高二
|
陈亦可
|
一等奖
|
3
|
高效工业废水中镉离子的磁性分离技术
|
材料化工类
|
罗军华
梁婉蓉
周琰
吴海铭
|
07高一
|
钱浩
|
三等奖
|
4
|
利用花岗岩废弃物制备瓷砖 装饰材料实验探索
|
材料化工类
|
郑何 黄栋良 黄绍春
|
07材料
|
陈小虎
|
三等奖
|